公司新闻

牙夫人口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应急预案

2021-01-27 3300 来源:原创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高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能力和水平,防范和控制疫情在复工后发生发展,建立健全防范、指挥、处置工作机制,做到分工协作、责任明确、有备无患,保障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普及肺炎疫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诊所正常营业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基本要求 

(一)开展全员培训。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 

(二)做好员工防护。医院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 

(三)关注员工健康。我院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员工健康地为病人提供服务。 

(四)加强感染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加强对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现隐患,及时改进。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并在2小时内上报信息,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五)做好清洁消毒管理。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进行空气消毒,也可配备循环风空气消毒设备。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 

(六)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 

制定依据和原则 

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一)统一指挥。诊所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把各项工作细化分解到科室、级部、个人。一旦发生发现,做到预案启动,统一指挥,全员参与。 

(二)立足预防。做好发生疫情的应对准备,但首先是立足预防,保障院内不发生疫情。做好预防,一是宣传教育,二是落实措施。 

(三)科学应对。做好预警研判和预先推演,学习预防专业知识,做到科学应对,正确应对,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沉稳不乱,细致周密,有序有效。 

组织机构 

负责指挥和组织疫情处置工作;对有关事项作出决策;督促各相关应急处置职能小组按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对各职能小组的工作进行指导,对其负责;向上级部门请求救援,协调社会资源等。 

(一)院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长:邹娇玉 

副组长:   

 员:    曾含莹  汤嘉玲  陈瑶  

彭斯诗  罗抚元  高鹏  吕文舒 樊婷玉  张浩成 

(二)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启动本预案,具体职责为: 

1.建立健全防控责任制。(责任人:邹娇玉,王  ) 

2.强化健康教育工作。(责任人:邹娇玉,王  ) 

监控预防措施 

(一)门诊疫情监控 

1.诊所建立假期员工每日上报制度。由组长对上报信息进行逐一登记,查明上报缺勤原因,在每天上午1130分前报常务副组长。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疫情、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门诊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及诊室消毒 

1.口腔医生诊治患者时采用标准防护原则。每天用电子体温计测体温。 

2.口腔医务人员工作时戴一次性口罩(外科口罩、N95口罩)帽子、穿工作服、遇有喷溅操作时戴防护面罩或防护眼镜、穿隔离衣。 

3.建议医务人员准备一套自己的衣服放在医院,下班回家全部换下来,洗个澡回家,无条件洗澡的一定洗手、洗脸,换自己衣服再回家。 

4.全体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接诊前、接诊后,更换手套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5.上下班每个诊室都要用84消毒液擦拭牙椅和桌面。 

6.每个星期都要用84消毒液消毒蒸馏水瓶和负压吸引管。 

7.下班后紫外线消毒每个诊室60分钟。 

(三)预检分诊 

1.门诊大厅建立预检分诊台。 

2.物资配备:电子体温仪、N95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一次性普通口罩、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防护服、乳胶检查手套、防护面罩或防护目镜(必要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等。 

3.门诊预检分诊台医务人员工作时一次性医用戴帽、N95口罩或一次性外科口罩或两层一次性普通口罩,穿一次性隔离衣,带乳胶手套,2-4小时更换,如遇污染立即更换。 

4.门诊预检分诊流程和预检分诊发热患者登记表。 

(四)门诊科室接诊 

1.预留1间独立、通风良好的诊室,配备防护装备齐全,医务人员接诊急需诊治的口腔发热患者。 

2.诊室每日早开诊前、中午休息时、结束诊疗工作后进行通风,通风时间不低于半小时。 

3.各种物体表面使用医用消毒湿巾或1000mg/L含氯制剂或其他符合国家要求的其他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日两次遇污染即可消毒。 

4.牙科诊室治疗台表面严格执行两患者间的清洁消毒,使用医用消毒湿巾或其他符合要求的消毒剂。 

5.非一次性防护面罩和防护眼镜使用后用75%的酒精进行擦拭消毒。 

6.每个患者接诊完成,用消毒液消毒牙椅表面。 

应急处理 

1.在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人时,必须按照规定时间:甲类新型冠状病毒,6小时内;乙类新型冠状病毒12小时内;丙类新型冠状病毒24小时内报告。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患病人员进行救治。 

2.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封锁传染性肺炎病人,对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 

3.对新型冠状病毒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人在做好自身保护的前提下,及时转送附近医院诊治。 

4.配合疾病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的调查。 

5.各员工每天向组长报告自身的身体情况、健康状况,并保持联系,以便进行跟踪管理。 

6.诊所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防疫防控知识,提高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责任。 

应急保障 

诊所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增添相关设备,配备所需药品,改善诊所内基础设施和条件,为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洗漱设施,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诊所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善后 

1.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疾病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2.根据突发疾病的性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诊所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 

3.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推荐新闻
更多新闻